海底撈掌門張勇:海底撈不是學不會,而是不值得學!
發(fā)布時間:2016-03-23
為什么?海底撈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?這種成功能否復制?情感文化在海底撈管理中扮演何種角色?又存在哪些問題?
今天這一篇,是《哈佛商業(yè)評論》中文版于2015年12月對海底撈董事長張勇的采訪,他以自己特有的語言回答了上述問題。
其中很多觀點,此前都鮮為人知。
|尊重常識|
我覺得很多管理者掩耳盜鈴
Q大家都說海底撈你學不會,海底撈究竟學不會的東西是什么?
A: 海底撈不是學不會,而是不值得學,我們一年銷售額也不大,對社會貢獻也不多,學它干嘛?
但是為什么連這個都學不會,我覺得是管理者掩耳盜鈴,你連最基本的東西都故意不看,當然學不會。我們要冷靜看待一些東西,不能因為大家都說好,就把好的一面夸大。
這個世界上總有那么多人閉著眼睛,你說:把眼睛睜開吧,他就不睜開。
▲看不見,便會蒙蔽心智
Q你認為,很多企業(yè)連最基本的東西都沒有做到?
A: 對。像年輕員工夫妻二人不能生活在一起,我覺得這就不是幸福。我鼓勵夫妻倆一起在海底撈打工,很多人覺得不好管理,那我們安排在一個城市行不行?非要把夫妻拆開,就是利用權力作惡。我們給員工包吃包住,連牙膏都包,還給員工提供子女教育補貼,夫妻兩個人在海底撈工作,一年存?zhèn)十幾萬沒問題。
未來海底撈的改革,就是要讓服務員可以在城市里買得起房子,這樣他們就可以生存下來,這才是職業(yè),也是我的夢想。
|反思激勵|
親情化舉措不能變成流程
Q除了工資,海底撈對員工還有什么其他的激勵?
A: 我們以前激勵比較多,比如評勞模等,但現(xiàn)在正砍掉一些。因為規(guī)模小的時候可以對工作時間長、文化素質低的員工多照顧一些。但規(guī)模大了,還是要鼓勵多勞多得,能者上,讓一部分人改變命運,而不是每個人都能改變命運。
至于團建等員工活動,我們并沒有刻意規(guī)定。雖然我非常追求流程和制度,但有些東西不必固執(zhí)堅持。以前每年我們出錢在三亞租房買車,讓員工一批一批去度假,但過去兩年都取消了,因為都玩遍了,員工不太喜歡了。
這種親情化的東西不能夠變成流程,比如我們給店長每月固定經費用來關心生病員工,怎么花都沒問題,底線就是店長不能把錢揣到自己兜里。如果變成規(guī)定,員工生病的時候,領導一定要給他送粥,那就很滑稽了。
▲“親情文化”給了員工全方位的庇護
Q但企業(yè)跟慈善機構不一樣,要講效率和結果。除了與人為善以外, 海底撈在其他方面還有什么獨到之處?
A: 當員工達到幾萬人,就一定要靠流程,其實大多數(shù)高管都在制定一些很愚蠢的流程和規(guī)定,扼殺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(chuàng)造性。
這種現(xiàn)象海底撈也有,每個公司都會有。如果你和同類企業(yè)或競爭對手相比,愚蠢的流程和規(guī)定略微少一點,就能脫穎而出。
Q現(xiàn)在海底撈規(guī)模大了以后,你會覺得情感的因素減少了一些嗎?
A: 這個永遠不會,人的基本需求就是要互相關心。
比如以前我們公司送一些人去念商學院,有很多老板都說不能送,送了就跑了。但我覺得他們把賬算錯了,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你認為你培養(yǎng)了他。我不這樣算,你送他去讀商學院是因為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需要培訓,為什么這么多人你就選了他?
其實是因為他的付出比其他員工多,他已經付出過了,所以才拿到這個培訓的機會。即使有一天他要走,也一定不欠老板的。所以,我說我還得送,事實證明也沒人走。
|精力分配|
我永遠都在研究機制
Q在管理海底撈的過程中,你投入精力最多的地方在哪兒?
A: 機制,永遠都在研究機制。如果企業(yè)做不上去,不是不努力,一定是機制、流程、或者考核指標出了問題。
其實我對具體的業(yè)務不太管。一個企業(yè)方向是很好定的,比如戰(zhàn)略,要開遍全中國,或者要開到美國,這個決定很容易做。
但像店怎么開之類的細節(jié)問題,我不直接介入,這樣也可以避免矛盾的爆發(fā)。實際上業(yè)務上每個店都自己管理自己,不用給我提建議,我直接給員工決定權。店長盡量扮演老板的角色,員工之間就會商量。
▲保持權利的界限,是老板需要掌握的平衡術
Q海底撈碰到過最大的困境是什么?
A: 我覺得一個企業(yè)每天都在困境之中,沒有危機感的企業(yè)家肯定干不長。以前以為有錢了就會很幸福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其實有了錢如果沒有危機感,企業(yè)垮得更快。但危機感太多的時候,又會和幸福感相沖突,有時你需要平衡。
來源:餐飲168